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27
许多企业在商标使用上存在一个通病,即将商标放置在非常小的位置,而将商品的名称、装潢等其他部分放置在十分明显的位置。这种使用方式在酒、饮料、药品等商品上尤为突出。
这种使用方式的直接后果是,消费者在市场销售中只认别商品名称,而不认识商标,导致商标的作用被淡化,最终影响企业的自身权益和经济效益。根据法律保护,只有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而商品名称、装潢等其他部分则不享有专用权,其他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随意使用。然而,消费者往往更容易选择购买那些声名显赫、商品质量好的品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标在具体使用时应突出商标,将其展示在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上,使商标成为商品包装的中心,而将商品装潢作为一种陪衬。同时,商标与商品名称应统一起来,杜绝使用别名。
这种使用方式多发生在一些商标意识较强的企业,尤其在图形商标使用上较为常见。企业将商标放大到整个商品包装上使用,导致消费者无法从任何一个侧面看到商标的全部,只能看到商标的一部分,从而将其视为商品的装潢,而非商标。这样,商标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显著特征。
造成这种商标使用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商标用得越大越显著,误以为"显著就是大",为了防止他人仿冒而将商标放大,结果使商标失去了应有的显著特征。二是舆论宣传的误导,由于我国企业对商标意识的淡薄,商标普遍使用较小,因此各种媒介在宣传商标时常提示企业将商标使用得更大、以商标为中心、突出商标等,而未宣传商标使用应注重显著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标使用的重点应考虑商标的显著性,使消费者能够识别。商标既不能使用过小以至于消费者无法认出,也不能一味追求大而使消费者无法从一个方向识别商标。应让消费者从某一个方向都能看见商标的形状,包括外围轮廓及轮廓内所包含的内容。根据不同商品的形状,采取不同的使用方式,使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并在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商标使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