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 中止或终止鉴定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4-07-19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延期和终止
延期鉴定
根据相关规定,延期鉴定主要发生在以下情况下:专家鉴定组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及时告知医学会不能参加鉴定,或虽告知但医学会无法按规定组成专家鉴定组。然而,争议双方当事人拒不出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无故制席或中途离开,并不会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的正常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出现了专家鉴定组成员制度的情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并不一定必须延期进行,因为法定用语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延期进行”,而不是必须延期。
终止鉴定
终止鉴定发生在以下情形下:1. 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当终止本次鉴定。医学会应告知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共同委托鉴定的双方当事人,说明不能鉴定的原因。2. 在受理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至专家鉴定级作出鉴定结论前,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鉴定的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终止。
中止鉴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医学会可以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 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2. 提供的材料不真实。3. 拒绝缴纳鉴定费。4.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止鉴定与终止鉴定的区别
虽然《条例》和相关行政规章中没有明确解释“中止鉴定”和“终止鉴定”的区别,但从字面上分析,结合诉讼法中“中止诉讼”和“终止诉讼”的区别,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止鉴定是指暂时停止鉴定,当条件符合鉴定要求时,可以恢复鉴定。例如,申请人开始拒不予缴鉴定费,鉴定便中止。但如果后来申请人补缴了费用,鉴定可以重新恢复,鉴定专家组可以重新开始鉴定工作。而一旦发生终止鉴定的情形,则鉴定过程无法恢复,鉴定专家组解散,鉴定也就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