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羁押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羁押法律知识

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羁押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21

 
119060
在刑法所规定的各种具体的伪劣商品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成立要求具备法定的犯罪情节。因此,对于这些犯罪来说,犯罪情节的轻重,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关键。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表现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掺杂、掺假

掺杂、掺假是指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入与原产品不同类的杂物或者掺入其他不符合原产品质量的假产品。例如,在芝麻中掺入砂子,在磷肥中掺入颜色相同的泥土。

2、以假充真

以假充真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将伪造的产品冒充真正的产品。主要表现为生产、销售的产品名称与实际名称不符,或者原材料名称、产品所含成分与产品的实际名称、成分不符。例如,将党参冒充人参,将猪皮鞋冒充牛皮鞋。

3、以次充好

以次充好是指以质量次的产品冒充质量好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将次品冒充正品,将质量低的产品冒充质量高的产品,将旧产品冒充新产品,将淘汰产品冒充未淘汰产品,将没有获得某种荣誉称号的产品冒充获得了某种荣誉称号的产品等。

4、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是指将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冒充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将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冒充没有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等。只要实施上述其中一种行为便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实施多种行为的,也只以一罪论处。

构成犯罪的销售数额要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要求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管是个体生产、销售者,还是单位生产、销售者,都必须达到这个数额,否则不以本罪论处。销售金额反映了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规模、行为持续时间、危害范围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即销售金额与上述情节的严重程度成正比。销售金额大,反映出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规模大、行为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严重;反之亦然。这种规定的可操作性强,便于司法机关准确认定和处罚犯罪。

其他相关规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确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罪与非罪的情节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判断:一是从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的性质、效用看,如果所制售的伪劣商品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或者严重污染、变质的,就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二是从伪劣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看,如果所生产的伪劣商品已经出厂投放市场,就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2、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指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对消费者或用户的人身健康造成了危害,使消费者或用户中多人病情恶化,身体致伤致残等情形,但并不要求致人死亡或多人重伤。若致人死亡或多人重伤,则属于后果特别严重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情形,应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而非定罪情节。

3、造成严重后果

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等产品,致使消费者或用户多人致伤致残,或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致使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达2万元以上的情形。

4、生产遭受较大的损失

在伪劣商品犯罪中,使生产遭受的损失程度也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标准。其中,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致使大量牲畜、家禽伤残死亡,或使庄稼大面积减产、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以上的,即构成本罪。

刑罚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延伸阅读
  1.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认定标准
  2. 假一赔三规定的执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3. 生产、销售伪劣烟草的法律处理方式
  4.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怎么判
  5. 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报案和扭送的具体内涵
  2. 刑事拘留期间物品管理规定
  3. 普通程序轻伤案件办理时间
  4. 警察错误采取强制措施是否有赔偿权
  5. 如何解决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问题
  6.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
  7. 金融诈骗逮捕多久结案啊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